率先复苏!社区餐饮又火了?
发布时间:2020-04-27 15:50:28

月底了,全国各大城市的餐饮复工率基本上达到了80%以上。然而,大部分餐饮人没有等来报复性消费,甚至每天的营业额连房租、工资都不够。


不过,近期有不少餐饮人反映,品牌所在的社区门店生意已经率先回暖,未来或将会把战略重点放在社区市场。


一场疫情,使得餐饮市场悄然发生变革,曾经被无数餐饮品牌争相抢占的商场,如今却沦为了餐饮人的“伤场”。前段时间,红餐网(ID: hongcan18)策划的深度文章《死伤无数!疫情下,商场餐饮已沦为重灾区》,不但戳中了不少餐饮人的痛处,也透露了大部分商场餐饮店不容乐观的现状。


近期,红餐网记者在走访和调查过程中发现,相比于人流量少得可怜的商场餐饮店,部分社区餐饮门店客流量恢复良好,不少街区已经有了烟火气息。



01

社区化,被疫情“隔离”出来的餐饮机会


以往,被称为购物中心之外第二消费场所的社区餐饮,如今却成了不少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东莞粥品牌仟福粥点总经理胡永祥在接受红餐网(ID: hongcan18)采访时表示,目前仟福粥点社区店和街边店的恢复程度会比商场店要快一些,光营业额这一项,社区店比购物中心店就高出了大概10%左右。


木屋烧烤创始人隋政军也透露,从木屋烧烤的社区店和商圈店两种店型来看,前者的生意恢复速度要比后者的恢复速度快很多。


近日,红餐网专栏作者胡燕平也在市场走访时发现,深圳部分社区餐饮店的生意已经恢复到了80%以上。


受到疫情影响,以往人流量集中的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场所的人气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为门店分散的社区餐饮店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疫情之下,社区餐饮店的优势开始凸显。



首先,距离消费者更近,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社区店距离消费者更近,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痛点。”红餐网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樊宁曾这样评价过社区餐饮店的优势和价值。


诚如樊宁所言,社区餐饮店因为接近消费者,有着近水楼台的先天优势,至少解决了周边一公里内的居民就餐需求。


购物中心,即使没有疫情大家也不会每天都去,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很多人对出去聚餐、聚会仍心存顾虑,很多年轻人更愿意下班后,在家附近快速解决吃饭问题,然后慢慢走回家,或者选择在下班途中点餐,到店自取的用餐方式。


这是疫情期社区餐饮店更易快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其次,消费人群具有稳定性,容易获取粉丝,形成口碑。


商场餐饮,主要依赖的是商场的人流量优势,而购物中心和商业街的地段优势决定了它高租金成本、强竞争运转的模式。



疫情期间,商场的流量优势显然已经丧失。所以面对疫情的突袭,缺失了流量红利的商场餐饮根本毫无招架能力。


相反,社区店的投资相对较少,服务对象主要是周边一两公里以内的居民,这部分人口流动性往往不大,方便餐厅去做客群维护,形成口碑。


在记者所住的小区楼下,有一家叫“一碗粉”的快餐店,在复工这段时间,通过进粉丝群即可享受终身打包免费以及2公里内免配送费等福利,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积累了120多个用户。每天离中午饭点的前一个小时开始,这个粉丝群就开始活跃了起来,预定打包、自提、外卖……



一碗粉店主小周表示,社区店的租金成本不高,有稳定的客源优势,门店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会更强一些。


目前餐厅业绩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的9成,来自微信群的订单占了30%左右。


第三,消费场景丰富,经营更灵活。


商场在经营时间上有一定限制,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很多城市的购物中心在晚上6、7就关门,导致商场餐饮店的营业时间大大被压缩。


相对于商场店,社区店占据了时间、空间优势。一日三餐,甚至是宵夜均可营业。早间的上班族和学生群,午间的留守族,晚间的下班族和放学族,还有宵夜族……全时段的优势,让社区店可探索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空间也比较大。


比如木屋烧烤的某些社区门店,早上卖早餐,中午卖烤饭,下午时段则推出了精酿啤酒等产品,满足不同时代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通过全时段、多渠道的方式,为社区店带来了更多的营收机会。



02

疫情后,社区餐饮或迎来新商机


商场餐饮店的冷清与社区餐饮店的热闹形成的鲜明对比,让不少餐饮人重新思考品牌的未来发展格局。


2月中旬,张雅青面对媒体采访时就直言,疫情之后,旺顺阁会考虑开出更多的社区店和街边店。


早前,太原市商务局在全市2020年商务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社区市场是餐饮企业新的增长点,鼓励餐企采取多种创收模式发展社区餐饮。


疫情之后,餐饮社区化或许会迎来新一轮的开店潮。


1、存在大量品牌化、连锁化的机会


社区餐饮门店优先回暖,并不代表所有的社区店都不会被消灭。


以往,人们对于社区餐饮店的需求大都是快、饱、性价比等,简单粗暴。然而,经过这次疫情之后,快、饱、性价比不再是唯一标准,社区客群对健康的食材、餐厅的卫生,甚至是体验、服务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经过这次疫情,那些“脏乱差”的餐厅一定会最先倒下,而那些积累了一定的口碑,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更干净卫生的连锁餐饮,必定会大受欢迎。


目前在社区除了一些常见的老字号外,却鲜见几个成熟且知名度较高的品牌。这就意味着在社区店的赛道上,目前还存在的大量的品牌化、连锁化机会。这几年,包括西贝、呷哺呷哺、星巴克等大牌也开始布局社区餐饮,抢的也是消费者在社区领域的品牌认知先机和空白缺口。


2、标准化、轻资产的小店或会迎来发展商机


经过这次疫情之后,不少餐饮人意识到大门店的风险以及经营压力,停业期间,即使不用支付员工工资,光空店的运营成本也足以把餐饮人压垮。


前不久,一位湖北的资深餐饮人就因为门店的经营压力太重,2000平方米的酒楼被迫关停。“每月光运营成本就要40多万,实在撑不下去了。”



相反,那些轻体量、轻投入的小型门店抗压能力反而更强,甚至活得比疫情之前还要好。


比如物只卤鹅的社区卤味小店,在疫情期间就实现了逆势增长。一家30平米的卤味小店,日均营业额可以超过8000元,比疫情前增长了30%左右,营业额不降反增。据了解,卤味店的所有产品都是由中央工厂冷链配送到店,门店只需要做简单的切配出餐,一家20平米的卤味小店仅需2个人,大大地节省了空间和人手。



这样标准化和轻资产的经营模式,或许会成为未来餐饮品牌发力社区的一个重要方向。


3、多元化经营模式,功能性更强的餐厅更有市场


疫情爆发前,大部分的餐饮门店主要依托单一渠道流量。随着疫情的爆发,全渠道或者多渠道成为了增强门店盈利能力重要方向,对于社区餐饮门店而言,同样如此。


疫情期间很多餐饮企业推出半成品、预制品等适合社区人群的产品进行销售,这样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疫情之后将会大大提高餐厅的营收。


像前文提到的旺顺阁,其部分社区门店,就是通过便民菜摊、半成品预制菜等方式来增加营收。而张雅青也表示,未来旺顺阁的社区门店功能性会进一步丰富,除了社区食堂的角色以外,还有赋予社区门店便民菜摊、生鲜便利店等多个功能和角色,让社区门店朝着更加便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相比商场店的“圈养式”经营,社区店留给餐饮品牌的想象空间则更大,所以,一些有实力的头部餐企,通过延伸不同业态,打造不同的品项进去社区打通,挖掘社区餐厅更多的可能性,去满足顾客的多元化需求,而这也不失为一个拓展品牌疆域的好机会。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表示,社区餐饮同样也有难度,特别是经此一疫后,如果餐饮人不能从思维意识上去转变观念和打法,老是面上的照猫画虎,同样也会死得很惨。


03

不要“神化”社区餐饮,入局需谨慎


疫情之下,社区餐饮虽然率先复苏,但是社区餐饮从来不是新市场,想要入局的餐饮人还是需要谨慎,更不能忽略社区餐饮本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1、社区商业本身自带的“bug”不少


其实无论是购物中心、商业街或者是社区,都存在自身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好比前文说到的社区消费人群的稳定,这是优势,也是局限。社区面对的流动人群较少,且有着明显的人群与时间分层特征,再加上这部分人群的增长规模并不明显,社区店面对的更多的是老旧小区“迁徙”过来的人群,而非是大量的徒增人群。



所以这就很考验门店的经营和营销能力,比如如何“绑住”社区里的常住人口;如何通过口碑传播,把覆盖面积从一公里扩大到两公里等,这些都是社区店需要思考的问题。


除此之外,社区店还存在一些选址上的局限,是否临街,是否在主干道上,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餐厅的生意。特别是经过这次疫情,一些选址在小区内的餐饮店,一旦小区实施了防疫管控措施,封闭出入口,外面的消费者进不去,里面的出不来,这类门店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还有一些比较老的社区,本身就存在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有些甚至连基本的停车位都没有设置,这些都会门店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2、入驻社区的条件多且繁杂


社区餐饮临近居民区,对噪音油烟等环保要求比较高。比如住建部规定社区餐饮店要与周边居民的直线距离达到20米以上,并且对烟管排放的高度也有严格的要求。



还有一些小区商铺并不具备餐饮资质,一旦入驻,面临的可能是随时被投诉查封的可能。


另外,像环境评定、商业用电等这些也是社区餐饮面临的问题,有时候一个政策或者通知下来,店说停就得停。


近年来,因为排污、噪音、环保、消防等问题被相关部门喊停的社区餐饮店并不少。今年1月初,广州番禺吉祥南街就有几十家商户收到番禺区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通知,要求在当月15日前停止营业。


前不久,广州就有一个知名湘菜连锁品牌创始人李瑞(化名)跟红餐网(ID:hongcan18)诉苦,他们在广州天河某大型社区开了将近4年的老店,就因为环保的审查问题,目前正面临着撤店的危机。还有广州天河区天河南二路的一家分店,在开店之前就花了很多精力和金钱去处理排污问题,但是因为附近居民的一纸投诉,被相关部门强制要求停业整改。“一整改就是大半个月,损失还得自己承担,伤不起啊。”



李瑞表示,“特别是一些老城区,周边可能是十几二十年的楼盘,没有高空排放管道等,原本就不适宜做餐饮项目,但有的执法部门为了方便经营者办事,一开始削减了相关登记和前置审批事项,先放松审批,给商铺颁发营业执照,后期再严格监管。结果,相关法律法规几年一大变,很多社区店都苦不堪言。”


3、不是所有的品类和业态都适合进社区


社区店的消费群体一般是以家庭消费为主,因此不是所有的餐饮品类和业态都适合。


比如那些小众的地方菜、异国料理、或者是猎奇类的网红餐厅,由于本身受众就有一定局限,并不太适合走进社区。烧烤、大排档、快餐店等更具有大众化口味,刚需性更强的一些品类和业态,市场的空间或许会更宽一些。



所以,餐饮人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思考你的品牌定位、目标消费群体,来综合考虑是否进社区。



结 语



从当下的恢复情况来看,与商场餐饮相比,社区餐饮看似更具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然而,进入了社区,并不代表就一只脚踏入了成功的大门,社区餐饮不是新市场,同样有着不少的痛点和局限性。


正如隋政军所言,“餐企要有战略定力,不要跟风,看清趋势,原本该开的店就继续开,不该开的也就不要硬挖。”选择商场餐饮还是社区餐饮,还是两者兼顾,这些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做规划。

end

来源红餐网